fbpx

Facebook臉書廣告下流量好嗎?為什麼下一堆廣告都沒有訂單?

廣告新手常犯的廣告策略失誤,教你正確引進網站流量

by 黃尚恩

Facebook臉書廣告費越來越貴,找外面的廣告公司廣告服務費基本上都是15%起跳,算一下自己每月可以花的廣告預算,不如試試自己投廣告省錢…

這大概是近期我聽過最多客戶的心聲了,但是廣告投放畢竟還是一門「專業」,所謂的「專業」就是有經驗的人屌打沒經驗的人,他們在這個領域長期打滾,可以比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這也是為什麼我當初跟其他老闆一樣上過了臉書的線上課程BluePrint,在企業管理平台照著說明設定,就期待下週會有海量的訂單湧入。

但結果是,花了上萬塊的廣告「學費」,懊悔當初不如把這先錢拿去發紅包。

這篇文章比較像是勸世文,也是我自操臉書廣告一段時間,碰壁一段時間,也去請教了些周遭的前輩得到的結論。所以今天不會寫太多臉書廣告的詳細介紹或是操作教學,考慮之後再寫自操Facebook臉書廣告的一些簡單教學與分享心得。

Facebook臉書廣告為什麼要有這麼多目標?

我就直接切入重點,也是最多廣告初學者會有的疑問:「Facebook廣告不就是為了幫我增加臉書用戶的流量嗎?為什麼下廣告的時候還要問我是要觸及人數流量、還是轉換次數?」以老闆的角度來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們當然全都要啊!

Facebook臉書廣告累積的數據

但其實,Facebook目前為止已累積了超過30億的用戶,他紀錄儲存的不只是大家日常的生活紀錄,他更紀錄著你在Facebook上的一舉一動。換句話說,透過你平常按讚、留言的貼文,紀錄你可能對寵物影片有興趣;或是透過你曾經點擊過的廣告,推測你平常是否會在網路上買東西。

Facebook臉書廣告的投放邏輯

所以這些紀錄跟我下廣告的行銷活動目標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如果你廣告下的是希望有「品牌知名度」或是擁有更多的「流量」,臉書可能會把你的廣告盡量展示給那些平常很愛滑臉書,一直滑一直滑有滑過你的廣告哪怕是出現個0.1秒閃過也算。如果你廣告是下「轉換次數」呢?臉書就要想盡辦法把你的廣告推給那些平常有在點廣告甚至完成結帳的人。

Facebook臉書廣告設定不同的目標達成不同的結果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差異了。不同的目標設定臉書會帶給你不同的客群與結果。我聽過一種形容非常貼切,有人說臉書廣告就像是許願池,你要清楚的告訴臉書你要什麼,才不會後悔臉書幫你達成了目標才在後悔怎麼當初許錯願望了。

什麼叫清楚?

我舉個血淋淋的例子,我曾經下過「轉換次數」要Facebook盡可能讓更多的人到官網上點擊「加入購物車」。這個設計聽起來合理,電商網站就是希望所有訪客都到官網將商品下單帶走,對吧?
結果是,官網上的加入購物車次數真的變多了,同時有一大半的訂單也就加完購物車就棄單了。

你可能會說這樣Facebook廣告成效也太差了吧!但臉書會跟你說,沒有啊你跟我說希望是增加「加入購物車」的轉換次數,我就幫你找了一群很常到網站上把商品加入購物車行為的訪客,你的要求我都達到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你的目標設定必須設的非常清楚且明確。

我的廣告應該要下「流量」還是「轉換次數」?

所以廣告目標很重要,那麼我到底該選「流量」還是「轉換次數呢」?提供一個我實測過也請教過許多高手得到的結論:
只要你有網站,並且網站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訪客在你的網站上產生「點擊」,一律建議投目標「轉換次數」而不是「流量」。

我講的點擊是指在網站上的任何行為,舉凡服務、顧問業、高單價商品或是B2B商品架設網站的目的無不過是希望客戶提交「聯繫表單」。而所有電商的網站最終目的也都是希望消費者「完成結帳」。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以透過廣告目的「轉換次數」

來達成,直球對決就是這麼簡單。

這樣的廣告邏輯大概適用百分之八十的網站與客戶,剩下的二十我會建議等到你的月營收達百萬、千萬等級,再找個非常厲害的廣告投手來幫你優化,白話文就是,當你廣告預算有達到可觀的量的時候再斟酌。

有稍微研究過臉書廣告或上過一些課的客戶會問我,老師都說要考慮行銷漏斗,要抓一些比例的預算來衝「流量」,這些流量進到網站之後再透過轉換廣告「撒網」。理論上完全沒有錯,但是我告訴你如果你不邊研究邊下個幾個月的廣告你根本抓不準那個比例。當你發現廣告預算花下去了結果訂單成效沒起色的時候你就以經先餓死了,我就是這樣。

我後來嘗試另外一種廣告策略發現其實更簡單,廣告都下「轉換次數」,透過測試不同的廣告素材圖、文案、受眾,讓Facebook臉書盡可能的幫我找到那些可能會下單的人,你想想,臉書都幫你找了一群人來跟你下單了,你的網站流量能不增加嗎?

掌握這個中心思想其實就會發現Facebook臉書廣告其實一點都不難:

廣告素材好壞決定你的釣竿品質,受眾選擇決定你的池子大小,只要你有網站將廣告目標設「轉換次數」臉書就會不斷的測試幫你釣大魚。

這個概念清楚了之後,很多臉書廣告的常見問題對你來說就不是問題了。以下列幾個客戶剛下廣告會有的迷思給讀者思考看看:

廣告常見迷思01:剛開始經營先收集粉絲數與增加品牌知名度

這大概是初期下廣告最常會有的疑問了:我剛開始經營粉絲專頁,目前也沒什麼人聽過我的品牌,我不是應該要先下廣告讓我先有一定的粉絲數或知名度嗎?

聽起來合理但實測後才發現其實不然,回到上半段我強調的,如果你的廣告最終是希望讓訪客跟你下單,你就應該直接下轉換次數廣告。品牌知名度大概是離下單最遠的階段了,平均一個消費者要看到品牌七次才有可能在購買的時候想到你,那直接對可能會買但沒看過你品牌的人下有趣的廣告會更直接一些。

更不要說粉絲數了,除非你是網紅不然粉絲數其實並不會直接影響到你的業績。這不是我說的,請教許多廣告老手一致都這樣說。試想一下,你跟按過讚且有買東西的粉專數,跟你沒按過讚但還是有買東西的粉專數到底有差多少,就知道為什麼了。

廣告常見迷思02:用流量目標招攬新訪客,用轉換目標讓舊訪客下單

常見的行銷漏斗題型,如上半段文章說明,你用廣告衝了很多新的流量到你的網站,讓你的網站看起來好像流量很高經營的不錯,但裡面真的會大部分都是那種看看、逛逛仔,對你的實際收單幫助非常有限。

我的做法是,同時下2到3組廣告去跑,都是設定目標「轉換次數」,但是廣告的素材內容不同,透過A文案做一些比較生活化、有趣的廣告增加那些想看內容的受眾來增加我的網站流量;透過B文案讓那些很常買東西也對我的商品有興趣的人很輕易的來到我的網站購買。兩組廣告臉書都會盡量幫我找會買東西的人,他們來的我的網站的同時就可以幫我增加我的網站流量,而且這些訪客都會是我未來更精準的廣告受眾。

廣告常見迷思03:臉書的互動目標對收單很有幫助

跟第一題一樣,實測就是沒有幫助。我觀察到的現象是現在會點Facebook臉書廣告買東西的人很少會跟你的貼文互動了,不管是點讚或留言都是。我手上就很多成效不錯的廣告,上面幾乎沒有什麼按讚留言但是成效就好啊何必花錢去衝那些數字。有些人會說,廣告讚數比較多下單的人會不會比較安心?我目前實測的結果只能說,影響真的非常非常的小。

所以我的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就不用經營了嗎?倒也不是,但是單純下廣告會發生什麼事,我舉個例,當我下了廣告讓一篇貼文有了非常多的按讚非常多的回應,下一次有新的貼文也頂多只有10%的那些按讚數的人會再次看到你的內容,你就會覺得,啊這樣不就每次都要下廣告廣告成本也太貴了吧。

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你的臉書長期發一些品質好、有內容的貼文,讓你的粉絲常常自己就會來看自己就會來點,重點還是你的內容,廣告的幫助非常有限。

廣告常見迷思04:B2B或高單價的商品比較適合打知名度或流量

一樣回到中心思想,只要你有網站、只要你的網站是要讓訪客有進一步的點擊,提交聯繫表單、詢價、或是留訊都好,只要網站有下一步動作的目的,就是你的轉換目標,一律建議廣告下「轉換次數」。

至於Facebook臉書廣告對B2B的企業有沒有幫助,以我的經驗來說其實是有的,只是情境上內容可能會需要一點微調,畢竟Facebook臉書廣告跟Google廣告還是有很明顯的差異,Facebook上的用戶普遍都是想在生活中在看一些有趣的內容,跟他在Google搜尋是不同的邏輯,有機會我會另外寫一篇Facebook廣告跟Google廣告的投放差異。

結論:有網站,尤其是電商網站建議下「轉換」廣告

看到這邊應該也很清楚了。有自身的官網,新手一律建議投轉換目標,Facebook臉書廣告幫你增加訂單量了同時,自然而然你的流量、品牌知名度就會隨之成長,以電商網站來說,轉換目標應該是也應該一直都是你的廣告目的。

若你的業態真的非常特殊,或是行銷規模已經到了需要考慮跨平台、跨通路又有更多的行銷需求時,再建議研究或找資深的廣告投手來幫你優化。

以上是我跨入電商產業快兩年的實作心得,如果有想到什麼反例或是有興趣的內容也可以直接來信跟我說。或是參考我的其他文章

You may also like